“三伏贴”怎么贴才有效?
——桂林市人民医院专家教您正确贴敷“三伏贴”
小暑已过,伏天将至。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俗称“伏夏”,分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气候炎热,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开,选择此时在穴位上贴“三伏贴”,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调整机体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效果。但不少贴过“三伏贴”的人有些迷惑,这“三伏贴”时而有效,时而无效,“三伏贴”到底要怎么贴?桂林市人民医院专业医师为您解读。
你的“三伏贴”为什么贴了没效?
65岁的李大爷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每到天气转冷的季节,就会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我去年贴三伏贴为啥没有很好的疗效,而前年却感觉病情改善非常明显,痰少了很多,也没有那么喘了。两年里效果为什么差这么多?”桂林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医师胡涛回答说:“这个问题经常有人提出,其实原因很简单,您前年不仅仅贴了三伏贴,我还给您扎了针,配了汤药,而去年您只是贴了三伏贴,没有坚持其他辅助治疗,对于一些患者而言,仅仅通过三伏贴就想达到理想的疗效是很难的。”
胡涛说,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冬病”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这时候用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能使“冬病”的发作次数减少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减轻。因此近来“三伏贴”很火,不少人在应用“三伏贴”时有误区。
首先,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胡涛介绍,三伏贴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在医治比较严重的疾病时,还是应该寻求主流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同时配合三伏贴,以巩固和加强临床疗效。
其次,有的病人贴敷期间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致使疗效大打折扣。有些病人在三伏贴贴敷期间罹患感冒,或突发哮喘、气管炎,这时候三伏贴的药效就会受到干扰,所以在用三伏贴时一定要注意自我免疫防护,才能使三伏贴达到真正疗效。
另外,一些人盲目跟风受误导,客串医生自行贴敷用药疗效差。一入三伏天,三伏贴的广告便会贴满大街小巷。有一些病人为图方便和省事,在小药店买三伏贴自行在家贴敷。胡涛强调,因为三伏贴每一伏的药物是医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相应调整的,而且不同的疾病贴敷的穴位也是不同的,市民仅凭生活常识和网上得到的“理论知识”是不够严谨的,治疗效果也体现不出来。桂林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三伏贴统方结合多年治疗经验,采用新鲜的姜汁现场进行调配,并由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针灸医师辨证选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疗效;桂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三伏贴在桂林市名中医、中医科副主任伍巴林的指导下,由中医科医师根据您的舌脉症候,通过辨证,明确您体质以及阴阳虚实,为您灵活组方施贴,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哪些疾病适合“三伏贴”治?
伍巴林说,要科学掌握“三伏贴”的适应症,才会收效良好。针对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三伏贴”效果明显。
一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二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脾胃虚弱型疾病;三是妇产科疾病,如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寒等症;四是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人群;五是由寒邪、阳虚等偏阴寒的疾病。
贴“三伏贴”有几大禁忌,要规避风险,取得好疗效得记牢。 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身体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外用品忌入口,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肺结核及肺癌咳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病人也不宜用此疗法;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人皮肤贴敷部位呈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人贴敷部位起泡、起疹、化脓时,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和烧伤软膏,严重者需到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贴“三伏贴”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今年桂林市人民医院三伏贴由夏至(6月21日)开始,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桂林市人民医院针灸推拿科以及中医科均可贴敷,有需要的患者可前去咨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