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来源:桂林日报作者:周文俊 范乐勇时间:2017-09-07 09:59:39 浏览次数:

群众得实惠、医生受鼓舞、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这是我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根本目标。

记者日前从市医改办获悉,自2016年12月10日我市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今年6月30日,全市完成诊疗服务1191.70万人次,其中我市市属8家三级城市公立医院的门急诊量减少6.31%,次均住院费用增速3.81%,明显低于自治区、桂林市对城市公立医院5.5%-7.0%的费用增速控制目标;三级城市公立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从2016年的9.45天下降至当前的9.18天;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至30.39%,预计年度可节省2.4亿元的药品费用。

“可以说,通过半年多以‘三医联动’为抓手的综合改革已初见成效。”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说。在今年上半年国务院督导组对全区国家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考评中,桂林在同批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患者就医负担总体不增长“以药养医”逐步破解

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后,患者就医负担会不会增加呢?这是所有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我们从三级公立医院不同专科随机抽取了3816份出院病例,对比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费用发现,价格调整之后抽样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并未增长。”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保障患者就医负担总体不增加,是我市此次综合改革调价的主要目标。医改监测信息显示,8家三级城市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增速为3.81%,明显低于自治区、桂林市对城市公立医院5.5%-7.0%的费用增速控制目标,三级城市公立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从2016年的9.45天下降至9.18天。其中,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溪山医院甚至还出现负增长。

记者了解到,在综合改革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中,降价项目主要是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的项目主要是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门急诊诊查类、护理类、手术类、麻醉类和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等。其中的价格提升项目,也是不少患者就医感受费用增长的重要内容。

为平衡患者总体负担,除控制医院不合理费用增长外,市卫生计生委积极从“药”中“减”费。一是组织全市所有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今年采购的56个品规的药品价格与自治区上一采购周期价格相比,平均下降4.8%,节省药费1400多万元;二是全面执行药品(不含中药饮品)零差价销售;三是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药占比,今年1月-6月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至30.39%,预计年度可节省2.4亿元的药品费用。此外,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价格提高部分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予以支付(自费项目除外)。“一方面提高医务人员服务价值,另一方面挤出药品‘水分’,在实现患者负担总体不增长基础上,逐步破除此前医院‘以药养医’的畸形发展模式。”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说。

医疗服务价值提高医生受益医院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

“在网上直接预约医生,就诊时医生态度也很不错。”8月15日,市民周先生到桂林市中医院就诊,对如今医院更加便捷、温暖的服务出手点赞。他表示,虽然以前3元的挂号费增长到目前5元的门诊诊查费,但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了。

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升医务人员服务价值,旨在将医务人员精力引导到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上,在自身受益同时,也让就诊患者满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记者了解到,此前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中,共有202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上调。据医改监测信息显示,截至6月30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上升至25.56%,较2016年上升4.89个百分点。

市中医院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前医院护士护理一个病人,一个夜班只有几元甚至不足一元的护理费,远远低于社会上理发、按摩等专业技术劳动价值。而上调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是对一线医生服务价值的肯定,“我们医务人员备感振奋”。

优化的不仅是医务人员服务,还有医院各个环节医疗服务能力。如今,手机预约挂号,居民健康卡,微信、支付宝、银联卡、自助机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和电子支付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医改监测信息显示,截至6月30日,城市公立医院预约挂号55万余人次,占门急诊量的16.49%。同时,我市目前已开通的4家自助缴费业务的城市公立医院,已累计完成自助缴费业务30.37万人次,占同期门急诊量的9.09%,与2016年同期比较自助缴费人次增加了近14倍。此外,我市多数城市公立医院已提供自助查询和打印报告单服务,有效缓解了排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大大方便了患者各环节就医就诊。

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减少6.31%患者“下沉”基层流向显著

截至6月30日,全市完成1191.70万人次的诊疗服务,其中8家三级城市公立医院的门急诊量减少了6.31%。同时,三级城市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急诊人次同比下降13.90%。

“从我市医改监测显示信息来看,通过综合改革,患者‘下沉’基层就医的流向非常显著。”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调查发现,门急诊量下降原因主要与城市公立医院门诊诊查费价格调整、基层用药放开、特慢病门诊定点基层、医保政策导向等政策实施有关。

“在综合改革中,我市重点通过调整医保政策,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此,我市上调了职工医保参保人在三级医院住院的医保起付标准,同时下调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的医保起付标准并上调其报销比例,希望以此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或二级医院就医。此外,我市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在一级及以下、二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分别上调至90%、75%,还允许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选择一级及以下、二级医院作为门诊特慢病定点医院,而且将其报销比例分别上调至85%和70%。

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基础上,今年我市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报销比例统一上调了5个百分点,已累计为2589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多报销了4318.94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8.15%。

为配合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市大力推进医联体、专科联盟、医院集团等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完善分级差异化支付、特定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按病种付费、家庭病床等各项医疗政策,让患者就医观念逐渐从拼命往大医院“挤”到主动到基层医院治的转变,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结构性问题。

 

?